7月4日,北京门头沟区与清华大学携手举办的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论坛正式召开。在论坛上,门头沟区人才工作局与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为该地区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论坛主要围绕“产学研融合·共育人工智能人才”和“育评用一体·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两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了人才引育用留的关键环节。同时,论坛还揭牌成立了“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会客厅”,为全球青年人才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在论坛上,门头沟区人才工作局与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达成的合作框架协议备受关注。双方将在人才发展规律研究、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发展规划制定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为地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
今年以来,门头沟区在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区先后与清华大学签署了人才合作协议,与讯方科技等企业共建了北京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学院,进一步夯实了地区人才培养的基础。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人才山地徒步经典路线”,并启动了首届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会。这一举措旨在打造高品质的人才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
作为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门头沟区近年来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视为培育地区转型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该区已先后被纳入全市人工智能重点布局区和全市E级智能算力高地,构建了全要素产业生态,“京西智谷”的品牌影响力和发展力不断增强。
同时,本次论坛还发布了两项重要研究成果。一是来自清华大学翟季东教授团队的“赤兔(Chitu)——大模型推理引擎”,该引擎通过底层革新显著降低了推理成本,推动了构建“国产模型+国产引擎+国产芯片”的自主技术闭环,为产业智能化提供了高性能、低成本的坚实支撑。二是来自启元国家实验室的“专业深度研究智能体”,该智能体突破了当前智能体处理超大规模信息的瓶颈,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系统化工具,助力提升研究深度与效率。